在半年的太空生活中,神舟十四號經(jīng)歷見證了中國空間站從“一”字構型到“T”字構型的組裝完成。
3名航天員完成了5次交會對接、3次分離撤離、2次艙段轉位、3次出艙任務和1次天宮課堂活動,開展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

神舟十四號載人航天飛行乘組
從左至右:03蔡旭哲、01陳冬、02劉洋 | 新華社
航天員首次在空間站有人狀態(tài)下迎接大型空間站艙段、貨運飛船、載人飛船的來訪與對接。這些豐富的工作成果,標志著我國空間站建造主要工作的完成。
神舟十四號與神舟十五號乘組的交接儀式 | CMS
在任務接近尾聲時,神舟十四號又在軌迎來了后續(xù)神舟十五號乘組的訪問。經(jīng)過3天的工作交接,空間站負責乘組成功由神舟十四號轉為神舟十五號。
這是我國載人航天的首次在軌乘組輪換。
在祝賀陳冬、劉洋、蔡旭哲凱旋的同時,我們不妨按時間順序回顧一下他們太空出差這半年都完成了那些工作吧。
神舟十四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標識|CMS
2002年6月5日
搭載陳冬、劉洋、蔡旭哲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點火升空,火箭成功將飛船送入預定軌道,發(fā)射任務圓滿成功。
神舟十四號發(fā)射 | 央視新聞
火箭入軌后,采用“快速自主交會對接”模式,歷時約6.5小時后,成功對接于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節(jié)點艙徑向對接口。三名航天員成功進駐空間站天和核心艙。
神舟十四號乘組進駐天和核心艙 | 央視新聞
此時空間站組合體由一艙+三船組成,即天和核心艙與分別對接在前向與后向的天舟三號、天舟四號貨運飛船,還有對接在徑向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2022年7月17日
對接在前向的天舟三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分離,為后續(xù)實驗艙段的對接留出前向對接口。
天舟三號分離 | 央視新聞
值得一提的是,天舟三號與空間站分離后,并沒有立即再入大氣層,而是開展了多項擴展技術試驗。
其中比較值得關注的一項是“共軌飛行”技術驗證。貨船與空間站在軌一前一后保持相對穩(wěn)定飛行,這將是后續(xù)CSST巡天空間望遠鏡的運行軌道。
獨立飛行10天后,天舟三號受控載入。
2022年7月24日
中國空間站的首個大型實驗艙段——問天實驗艙,成功由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發(fā)射入軌。
問天實驗艙發(fā)射 | 央視新聞
問天實驗艙入軌后,經(jīng)過約13小時的交會飛行成功對接于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節(jié)點艙的前向對接口。
問天實驗艙交會對接 | 央視新聞
隨后,神舟十四號航天員成功開啟并進入了問天實驗艙,這是中國空間站的第二在軌工作艙和生活艙。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首次進入問天實驗艙 |央視新聞
中國空間站至此正式進入多艙段運行時代。
問天實驗艙|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2022年9月1日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進行了任務中的首次出艙活動,由陳冬、劉洋執(zhí)行艙外任務,蔡旭哲留守艙內(nèi)配合操作指揮。
劉洋繼王亞平后成為我國第二名執(zhí)行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
本次出艙是問天氣閘艙的首次使用,之前任務中的出艙任務,航天員均通過核心艙節(jié)點艙進出艙。問天氣閘艙是中國空間站航天員進出艙的主份氣閘。
神舟十四號首次出艙 |CMS
2022年9月17日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進行第二次出艙活動,由陳冬、蔡旭哲執(zhí)行艙外任務,劉洋留守艙內(nèi)配合操作指揮。
本次出艙距離上次出艙僅相隔16天,除正常艙外作業(yè)任務外,還附帶驗證了空間站短期應急出艙的支持能力。
神舟十四號第2次出艙 |央視新聞
2022年9月30日
問天實驗艙采用平面轉位方式完成轉位。這是中國首次完成在軌大體量艙段轉位操作,也是世界首次以平面式轉位方案完成航天器的轉位動作。
問天實驗艙的成功轉位意味著問天艙對接在了永久停泊口,這也為后續(xù)將發(fā)射入軌的夢天實驗艙留出了前向對接口。
問天實驗艙轉位 | CMS
2022年10月12日
神舟十四號乘組進行了空間站的第3次太空授課活動,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問天實驗艙內(nèi)進行授課。
課堂中,3名航天員為大家介紹了問天實驗艙的生活、工作設施。
介紹問天實驗艙 | 央視新聞
介紹了問天實驗艙內(nèi)的全部科學實驗機柜。
介紹變重力科學實驗柜 | 央視新聞
還給大家演示了一些在空間微重力環(huán)境下較容易觀察到的物理現(xiàn)象。
演示中間軸定理 | 央視新聞
2022年10月31日
夢天實驗艙 |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
中國空間站的第二個大型實驗艙段——夢天實驗艙,成功由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發(fā)射入軌。
夢天實驗艙發(fā)射 | 央視新聞
與問天實驗艙一樣,入軌經(jīng)歷約13小時的交會飛行,夢天艙成功后向對接在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前向對接口。
夢天艙對接中國空間站 | CMS
與問天實驗艙不同的是,夢天對接完成后的 3天后,夢天實驗艙順利完成轉位,與天和核心艙側向永久停泊端口再次對接。
夢天實驗艙轉位 | CMS
轉位完成后,神舟十四號航天員成功開啟并進入了夢天實驗艙,這是中國空間站的第三在軌工作艙和生活艙,也是三艙“T”字構型中的最后一個大型艙段。
航天員首次進入夢天實驗艙 | 央視新聞
至此,中國空間三艙“T”字構型基本結構建造完成。
2022年11月9日
天舟四號貨運飛船 |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對接在空間站后向的天舟四號貨運飛船完成全部既定任務,撤離空間站組合體,進入獨立飛行狀態(tài)。
分離撤離時,天舟四號貨船的對接監(jiān)視相機,也清晰地記錄下了中國空間站“T”字完整構型的全貌。
天舟四號撤離中國空間站 | CMS
一周后,天舟四號貨運飛船受控再入大氣層,大部分艙體結構于再入過程中在大氣層燒毀,少量殘骸最終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
2022年11月12日
天舟五號貨運飛船 |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由長征七號遙六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入軌。這是中國空間站的第四次貨運補給任務,飛船共攜帶了約5噸貨物和1.4噸補加推進劑。
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發(fā)射 | 央視新聞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天舟五號貨船入軌后,使用了更快速度的交會對接模式,從入軌至交會對接完成,中間總計歷時約2小時。
這創(chuàng)造了空間站來訪航天器交會對接的速度記錄。
天舟五號交會對接 | 央視新聞
2022年11月17日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進行了第3次出艙活動,由陳冬、蔡旭哲執(zhí)行艙外任務,劉洋留守艙內(nèi)配合操作指揮。
神舟十四號第3次出艙 | CMS
本次出艙作業(yè)的主要工作是安裝天和核心艙與問天實驗艙艙間連接裝置、天和核心艙與夢天實驗艙艙間連接裝置、抬升問天實驗艙全景相機a和安裝小機械臂助力手柄等。
2022年11月29日
神舟十五號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功發(fā)射,進入預定軌道。歷時約6.5小時后完成與空間站的交會對接。
神舟十五號發(fā)射 | 央視新聞
神舟十五號乘組打開神舟飛船軌道艙前艙門,仍留守天宮空間站的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打開天和核心艙艙門,兩個航天員乘組首次實現(xiàn)“太空會師”。
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軌輪換,中國空間站進入長期有人駐留模式。
神舟十四號與神舟十五號乘組太空會師 | 央視新聞
2022年12月4日
神舟十四號乘組圓滿完成了全部6個月既定任務,飛船于中午與空間站分離。獨立飛行約5圈后,采用快速返回模式,成功返回著陸預定的東風著陸場。
神舟十四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神舟十四號的6個月飛行中,經(jīng)歷了中國載人航天至今單次任務中的最多空間站構型變換,迎來了最多的航天器加入,也見證了中國空間站組裝建造的完成。
后續(xù),經(jīng)過三艙組合體在軌評估后,空間站將轉入為期十余年的正式運營階段。工作重點也將由工程建造逐步轉為空間科學應用。建站為用,打造國家級的太空科學實驗室。
“中國空間站,永遠值得期待!” | 央視新聞
在感謝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和全體地面參研參試、航天工作人員6個月辛苦工作的同時,也期待著中國空間站后續(xù)的更多精彩。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tkjt8.cn 愛好者日報網(wǎng)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wǎng)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