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按傳統(tǒng)習俗,這是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的日子。
(相關(guān)資料圖)
于兒時的我來說,打自己記事起,每年年初二都是媽媽回娘家、我去姥姥家的日子。年年如此,沒有變過。
印象里,在這一天,媽媽都會早早起來,做好早飯,催我們抓緊吃完,然后收拾好,帶上禮物早點出發(fā),去姥姥家。記憶里帶的禮物既不高檔貴重,也非花樣繁多,亦無精美包裝,都是一些餅干、糖果,又或是一些蔬菜、水果等再日常不過的東西,媽媽會用布袋裝上它們,并趕在我們最前面,催促著我們:“快點,快點”。
對媽媽在初二回娘家時的這份“急”心情,爸爸每次都會調(diào)侃說:“一到了初二回娘家,你媽媽比誰都著急,比誰走得都快”,而媽媽則會說:“每年不都是這樣,我看不是我急,實在是你們太拖拖拉拉”。
很多不能懂得的心情,在歲月增長中漸漸被感受。
如今,身為女兒的自己也成了媽媽,現(xiàn)在自己終于能體會媽媽在這一天“著急”回娘家時的特別心情。在出發(fā)之前的幾天里,“回娘家”都是自己心心念念想得最多的事,真可以說是晃在心上、寫在臉上、掛在嘴上,那種迫不及待的、期盼的心情實在很難藏掖。當然,這份心情也可能與自己隔老家略遠又許久沒有回過家了有關(guān)。
站在一旁的婆婆看在眼里,終于忍不住笑著說,“誰都是作為閨女過來的,我真是太能感受你的心情了”,“帶上自己稀罕的禮物回去,只要爹娘在,他們的家就永遠是你的家”。婆婆說她自己已經(jīng)十五、六年沒有在初二這天回娘家了,“因為爹娘都去了”,說這句的時候她的眼神有些閃躲和濕潤,大概是在藏掖另一種關(guān)于故鄉(xiāng)已沒有父母的心情吧。婆婆也曾是女兒,如今卻只能是我們的媽媽了。
感動源于愛的連接,情深起于愛一直在。
想起了今年春晚讓很多人共情的歌曲《是媽媽是女兒》,“人長大不輕松,我后來才知道,孩子會穿過大雨,去懂人間的道理……我希望你被愛著,我希望你要快樂”,樸素,深情,唱哭了很多人的眼睛,唱進了很多人的心里,唱出了很多母女間想說卻未說、一直被藏在心里的話。
是女兒的媽媽,是媽媽的女兒,每一個媽媽都曾是女兒,很多女兒也都終將成為媽媽。在情感的連接和對話里,理解和深情像生命一樣在孕育和發(fā)生,這是因一首歌而引發(fā)的共鳴、共情,更是每一對母女間關(guān)于“特別心情”的一次緊緊相擁。
在“過年”這個一年到頭最隆重的節(jié)日里,初二,作為“女兒們”回娘家的日子被習慣和延續(xù)著,這實在像是一種飽含深意的安排,更是一份對女兒和媽媽們“特別心情”的安頓。(文/徐坤杰)
關(guān)于我們 廣告服務(wù)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tkjt8.cn 愛好者日報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網(wǎng)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