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產經新聞》23日報道,日本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排在美國、中國之后,位居世界第三,但由于經濟發(fā)展長期停滯,可能最早在2023年被德國超越,從而跌至世界第四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2年名義GDP(預測值)排在第三位的日本,到2023年的名義GDP為4.3006萬億美元,而德國為4.311萬億美元。
根據IMF的預測,即使日本在2023至2027年能勉強避免被趕超,但到2023年日德兩國GDP(預測值)差距將縮小至6.7%左右。專家警告說,如果不采取刺激經濟政策以提高企業(yè)勞動生產率和國際競爭力,日本GDP早晚會被德國趕超。
用于在國際上比較經濟規(guī)模的名義GDP,是在國內生產的商品和服務附加值的總額。與剔除物價變動影響的實際GDP相比,更接近經濟的實際情況。
據報道,日本名義GDP在1968年經濟高速增長時期超過西德,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經濟第二大國。但在2010年被中國趕超,排名跌至第三位。
日元紙幣。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日本財務省19日消息,由于日元大幅下滑、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上漲推升進口成本,抵消了新冠疫情影響減弱帶來的出口增長,2022年日本貿易逆差達到19.97萬億日元,創(chuàng)下逾40年來最高紀錄。
《日本時報》報道稱,創(chuàng)紀錄的貿易逆差凸顯資源匱乏的日本經濟的脆弱性,該國不得不依靠進口來滿足國內需求。日元大幅貶值削減了國家財富,加劇了日本的經濟問題。
2022年以來,美國等西方經濟體為應對通脹壓力不斷加息,而日本央行受困于國內需求疲軟、經濟復蘇乏力,一直堅持超寬松貨幣政策。在此背景下,日元匯率大幅下滑,成為去年全球表現最差的主要貨幣之一。
1月13日,人們行走在德國柏林一座橋上。新華社記者 任鵬飛 攝
德國聯邦統(tǒng)計局日前公布的初步統(tǒng)計數據顯示:經價格調整后,2022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上年實際增長1.9%。
德國聯邦統(tǒng)計局發(fā)表聲明說,盡管遭遇諸多挑戰(zhàn),德國經濟2022年依然實現復蘇,與新冠疫情暴發(fā)前的2019年相比增長了0.7%。
數據顯示,2022年德國服務業(yè)和制造業(yè)實現增長,但建筑業(yè)受原材料和熟練勞動力短缺、建筑成本高昂等因素影響出現下滑。
2022年,德國個人消費支出增長4.6%,對經濟增長起到支撐作用;政府支出增長1.1%。經價格調整后,2022年德國商品出口額和進口額比上年分別增長3.2%和6.7%。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tkjt8.cn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