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發(fā)《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明確,教材實行周期修訂制度,一般按學制周期修訂。若出現教材內容有錯誤、不適宜或出現較大爭議;經濟、社會、科技等領域發(fā)生重大變化、取得重要成果,經國家權威部門認可的、改變現有認知的重要學術成果發(fā)布等情形,教材應及時修訂。
中小學教材的每一次修訂都會引來全社會的關注,而對于教材修訂怎么才能更加科學、合理的討論更是從未停歇。教育部明確教材實行周期修訂制度,正是建立教材完善常態(tài)化機制的努力。
從教育部明確的教材應及時修訂的若干種情形來看,我們不僅能夠感受到“知錯就改”、精益求精的精神,更能體會到強烈的時代感。社會在不斷地發(fā)展、進步,承載著教育學生、培養(yǎng)人才功能的教材當然也要與時俱進。首先,要與時俱進地順應觀念的轉變。我國的基礎教育正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教材的編寫自然要體現這一教育改革的大趨勢。其次,要與時俱進地適應學生成長的特點。每個時代的學生都有其鮮明的特色,教材也應隨之改變,以便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還要與時俱進地展現社會的進步。經濟、社會、科技等領域取得的重大成果,應及時在教材中體現,這樣學生才能掌握最新、最前沿的知識,不會與時代脫節(jié)。
當然,教材修訂是一個漫長的“求索”過程,教材完善機制本身亦需不斷完善,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建立配套的意見收集及反饋機制。不僅要聽取專家學者的意見,更要尊重基層教育工作者和教材使用者的建議,還要及時回應社會的關切。唯其如此,才是真正對學生負責,對國家的未來負責。(胡俊)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39 60 2 914 2@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tkjt8.cn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39 60 2 9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