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海報新聞記者從上海市公安局獲悉,日前,上海警方從一起用工糾紛的報案入手,成功偵破全市首例“套路應聘”詐騙案,團伙5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網,現場查獲大量偽造的公司印章等制假工具和學歷證書、個人履歷等虛假材料,該團伙初步查證涉案金額達5000余萬元。
2023年1月份,一家網絡科技公司的負責人向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報案,稱公司于去年10月招聘入職了8名新員工,3個月后因沒有達到業(yè)績要求而將8人辭退,近期卻偶然發(fā)現這8名員工不僅在自己公司工作,期間還同時在其他公司入職領取底薪,感覺被騙遂報案。
(資料圖片)
據該負責人介紹,公司為了推廣產品,通過網絡發(fā)布了急招銷售的招聘信息,要求應聘者要有豐富的銷售經驗。
很快,王某某、李某等8人前來應聘,介紹了曾經在一些大型企業(yè)的銷售經歷以及工作期間經手的一些“大廠”項目,展示了自己擁有的“優(yōu)質客戶名單”。
公司對這些人光鮮的“銷冠”履歷十分滿意,為了快速提高銷售業(yè)績,遂許給帶頭人王某某2萬元底薪、其他人8000至9000底薪外加銷售提成。
然而,8人入職后的3個月時間里,不僅沒有給公司帶來任何業(yè)績收益,而且應聘時聲稱能接洽的優(yōu)質項目也一個都沒有實質性落地開展,公司遂準備予以辭退。此時8人仿佛早有準備,一起要求支付當月全部薪水才肯離職,無奈之下,公司支付了該筆款項。
不久,王某某誤發(fā)在公司群里的一張其他公司的離職證明引起了公司負責人的注意,聯系該公司后,發(fā)現這8人竟然在同一時間內在兩家公司入職、賺取兩份底薪,感覺被騙的負責人遂向警方報案。
接報后,警方對涉案的8人進行了調查,發(fā)現他們在應聘時自述的學歷履歷和項目經歷都與事實不符,實際上是專門針對該公司的招聘要求而進行的“自我包裝”,存在用虛假學歷履歷、虛構優(yōu)質客戶名單等進行求職的欺詐行為。事實上,8人中沒有一人有過大型企業(yè)的從業(yè)經歷。
不僅如此,警方還發(fā)現上述8人在短時間內,先后在金融、裝修、科技咨詢等行業(yè)企業(yè)中應聘銷售、企業(yè)融資等崗位,如法炮制騙取企業(yè)薪資。據此,浦東警方研判認為,8人的背后很可能潛藏著一個專業(yè)詐騙團伙,遂在市局經偵總隊的指導下,組成專案組開展案件偵查。
經過一系列資金查控、數據比對、嫌疑人排查等偵查工作,結合全市類似警情綜合分析,一個以犯罪嫌疑人楊某某、曹某某為首的“職業(yè)騙薪”犯罪團伙逐漸浮出水面。
在此基礎上,專案組走訪調取數十家用人單位的上百套人事檔案資料,逐一明確嫌疑人名單。
3月8日凌晨,浦東警方結合礪劍專項行動總體部署,組織警力在上海及外省市開展集中收網,成功抓獲楊某某等53名犯罪嫌疑人。
到案后,犯罪嫌疑人楊某某、曹某某向警方如實供述團伙成員實際上根本不具備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和資源,入職的目的就是為了騙取企業(yè)的工資底薪,根本不會為企業(yè)帶來任何收益。
經查,楊某某、曹某某伙同身邊親友組成詐騙團伙,從招聘類APP、網站上獲取招聘信息后根據企業(yè)需求,有針對性地“編制”簡歷并頻繁投遞。
在獲得面試機會后,楊某某、曹某某就通過網絡尋找各類制假分子,幫助偽造個人學歷、工作履歷、銀行流水、離職證明、過往業(yè)績等應聘材料,把團伙成員包裝成用人企業(yè)所需的“高學歷、高能力”的“完美應聘者”。
之后,團伙對即將前往企業(yè)面試的成員進行“就職”培訓,教授應聘話術,虛構一些自己的銷售經歷或融資經歷,謊稱能為用人企業(yè)快速提高銷售業(yè)績。在培訓后,團伙成員便前往應聘,騙取用人企業(yè)信任后與其形成勞務關系。
入職后,團伙成員通過偽造日常工作記錄、雇傭人員假冒高價值客戶并使用虛假身份假意與用人企業(yè)簽訂投資意向合同等手段維持在職狀態(tài),拖延在職時間,從而達到詐騙更多工資底薪的目的。
一旦詐騙手法被識破,用人企業(yè)拒絕支付工資,團伙成員即通過上門鬧事等手段施加壓力,“逼迫”用人企業(yè)支付薪資。
目前,楊某某、曹某某等5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詐騙罪已被浦東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初步查證涉案金額達5000余萬元,案件調查及后續(xù)打擊仍在進行中。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tkjt8.cn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