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國際著名《臨床腫瘤雜志》2020年的一項最新統(tǒng)計報告,過去的26年中,美國癌癥的死亡率一直穩(wěn)定持續(xù)下降。這個成果得益于革新性靶向藥物的涌現(xiàn)、腫瘤病例的早期篩查診斷、準確分期和規(guī)范性的綜合診治。在美國,大約有70%的癌癥病人治療過程中需要放療的參與;而在我國,這一比率僅為20%-30%。不能不說,國人對放療的認知太少,誤解過深,致使與手術、化療和生物治療同等重要的放療技術經常被冷落。其實,放療既是腫瘤臨床最好的“助攻手”,又是抗癌的“主力軍”,尤其在對抗頭頸部腫瘤中療效尤為突出。
對此,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腫瘤放療委員會頭頸及神經腫瘤學組委員、黑龍江省醫(yī)學會頭頸腫瘤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黑龍江省醫(yī)學會神經腫瘤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頭頸放療科副主任、碩士生導師郝春成副教授在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指出:所有有關放療的“真相”和知識,公眾一定要知曉和了解。
放療不可怕,臨床應用很安全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曾在2013年發(fā)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全部惡性腫瘤中,約67%的患者可以被治愈,其中37%是手術、化療治愈的,而30%是放療的功勞。從這個角度來看,作為“三足鼎立”中的一員,放療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而臨床上,大多數(shù)病人不懂放療的原理及操作過程。對比起來,手術患者能親眼看到切下來的腫瘤實物;化療時,病人在醫(yī)師指導下口服靶向藥,或通過輸液讓化療藥進入身體內。而放療手段猶如無形之“手”,看不見摸不著,對其缺少直觀認識。
不僅如此,放療給人的印象往往既神秘又可怕。郝春成副主任介紹:以前人們進入放療科的時候,經常發(fā)現(xiàn)許多患者臉上畫有一道道的紅印痕,看上去很嚇人。而那些印痕是皮膚墨水用來標記放療靶區(qū)的,為的是躲開正常的組織結構,避免放射治療的“擴大化”。而在影視劇里,放化療后那些疲勞、食欲不振、嘔吐、皮膚潰爛、骨瘦如柴的畫面更讓人心有余悸。同時,還有一些人認為放療只是輔助“工具”,無法根治癌癥,做與不做關系不大,寧愿選擇“副作用”小的中藥。事實上,“是藥三分毒”,有些中藥因辨證不準、超量濫用,均會損害身體,比如毒性較強的馬錢子、附子、細辛、關木通等。
郝春成副主任通俗地解釋說,實際上,放射療法是在直線加速器等設備的幫助下,利用X線、α線、β線、γ線等高能量射線照射癌組織,破壞癌細胞的染色體,對抗快速生長分裂的癌細胞,使腫瘤生長停止并壞死。臨床中,放療又被分為外照射和內照射,前者是從外部發(fā)起攻擊,把腫瘤細胞殺死;后者是把放射性粒子植入腫瘤內部,利用射線讓癌細胞迅速凋亡。人們常說的“血癌”,在患者接受骨髓移植前,也必須先給予全身放射線照射,以消除所有惡性細胞,杜絕任何“漏網之魚”。特別是早中期頭頸部位的腫瘤,更有意想不到的療效。伴隨著放療的技術進步,讓病人談之色變的嚴重放射性損傷已極少發(fā)生。
請留意早期頭頸部腫瘤的蛛絲馬跡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頭頸部腫瘤早期癥狀不明顯,難以被及時發(fā)現(xiàn)。郝春成副主任介紹,頭頸部器官包含聽力、視力、發(fā)音、嗅覺、吞咽等功能,當這些功能出現(xiàn)異常情況時,往往是頭頸部疾病的早期表現(xiàn),如鼻塞、聽力下降、吞咽不適、聲音嘶啞等,必須引起警覺,及早就醫(yī)。而繼續(xù)發(fā)展下去,就會形成頸部包塊。這種惡性腫瘤所致的包塊,醫(yī)學上稱之為淋巴結轉移,腫塊通常不痛不癢,質地一般較硬,表面光滑,可以推動。有了明顯的癥狀才就診,約70%的病人已經屬于晚期,延誤了最佳的診治時機。
幸運的是,在所有的惡性癌瘤中,早期頭頸部腫瘤的治愈率是最高的。只要能得到盡早干預,患者五年生存率可高達80%以上;即使是中晚期病人,通過合理的放化療及其他輔助療法,其五年生存率亦可達到70%以上。如腦膠質瘤、鼻咽癌、喉癌等頭頸部腫瘤患者,均可能有放療指征,在用射線投照后,可獲得同類同期病變的手術療效,甚至根治;并且還能保存病變所在的器官形態(tài)及功能完整。部分病人能長期生存20年、30年,乃至相當于正常壽命。
精準放療,可望徹底控制肆虐的癌魔
當前,放療一直被視為降伏頭頸部腫瘤的利器之一,尤其鼻咽癌,更是首選方法。郝春成解釋,多數(shù)頭頸部腫瘤為低分化癌,對放射線的敏感性高,并且原發(fā)灶和頸部淋巴引流區(qū)域容易被圈入“照射野”范疇內。而受特殊解剖位置的限制,頭頸部周圍分布有許多重要的器官組織、顱神經和血管等,手術的危險性相當高。隨著現(xiàn)代放療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采用先進計算機技術及依靠精密的放療設備,已經能夠達到精確定位、精確設計、精確放療,同時降低了鄰近敏感器官的放射損傷,增加了局部控制率,提升了生存期及生存質量,從根本上避免了某些手術的風險和不測。
今年46歲的于女士是某中學的一名班主任,長期工作在教學一線。因聲音嘶啞長達一個多季度,自行服用喉寶,用胖大海泡水喝沒有任何效果,在當?shù)乜h醫(yī)院始終找不出原因所在。轉診到哈醫(yī)大附屬腫瘤醫(yī)院頭頸放療科門診后,郝春成醫(yī)生在詳細查體的同時,還為她做了喉鏡探查及影像學檢查,最后確診為早期喉癌??紤]到于女士的年齡和職業(yè)關系,并且頸部解剖關系復雜,很難將病灶剝離切凈,郝春成建議她放棄開刀切腫物,以免傷及周圍正常組織,留下可能的后遺癥。在和這位患者及家屬充分的溝通后,郝教授為她量身定做了精密的調強放療計劃,并配合靶向用藥。經過兩個月的精心治療,于老師已經完全康復,重返教學崗位。
那么,平時如何進行頸部的自我檢查呢?郝春成主任介紹說,頸部包塊通常長在耳朵下緣向下1-2厘米的下頜骨下方,沿脖子兩側長,可以是一個,也有可能有多個。自查的方法是用雙手手指從耳朵根下方開始往下摸,經過下頜,沿脖子的側面向下,一直摸到脖子下方碰到骨頭。如果觸碰到狀如鴿蛋的明顯凸起時,一定要高度警覺,找醫(yī)生排查。
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要養(yǎng)成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戒煙、忌酒、不要熬夜;飲食上講究結構合理,葷素搭配,多多食用新鮮的果蔬,少吃辛辣、高鹽、高脂肪的東西。還要加強自我修養(yǎng),樂觀豁達,遠離憂愁煩惱的負面情緒。(通訊員 衣曉峰 陳一陽 記者 李麗云)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tkjt8.cn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