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一項發(fā)表于《人與自然》的研究發(fā)現(xiàn),犀牛角似乎在過去130年里明顯變小,而這可能是偷獵的結果。
獵人捕殺犀牛后往往將犀牛角砍下作為戰(zhàn)利品,或者將其作為高價值藥材等。
論文作者、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Oscar Wilson表示,犀牛角越大越值錢,對這類犀牛的獵殺,可能助推了小角犀牛的生存和繁殖。對跨越1個多世紀的犀牛照片的分析,支持了這一想法。

“這對獵人來說顯然不是個好消息,對犀牛來說更是個壞消息。”Wilson指出,因為在這樣的背景下,前者想要獲得與此前等量的犀牛角,就不得不獵殺更多犀牛。”
犀牛角非常珍貴,就連博物館里的標本都被鎖了起來,因此很難獲得用于研究的犀牛角。于是,Wilson和同事分析了1886年至2019年拍攝的80張犀牛側面照片。這些照片來源于犀牛資源中心的數據庫,由世界各地的犀牛專家上傳。照片中的大多數犀牛生于野外,但在被拍時,它們大多生活在動物園或保護區(qū),只有12只是在野外拍攝的。
研究小組使用圖像軟件計算了每張照片中犀牛的各種解剖測量值,然后根據其體形估計角的大小。
由于不同種類犀牛角的尺寸差異很大,研究小組分別為照片涉及的5種犀牛——白犀、印度犀、爪哇犀、蘇門答臘犀和黑犀(后3種極度瀕危)制作了圖表。
研究人員沿著時間表繪制出犀牛角尺寸,發(fā)現(xiàn)每種犀牛的角都在逐漸變小。這些信息雖然不足以提供其尺寸變化的準確百分比,但總體而言,犀牛角的尺寸明顯呈縮小趨勢。這一點在蘇門答臘犀中尤為明顯。
Wilson認為,偷獵帶來的犀牛角變小的后果,可能對犀牛行為等產生負面影響。
“犀牛會用角做很多事,如保衛(wèi)領地和尋找伴侶,因此犀牛角變小一定對其生活方式產生影響。”Wilson說。
“即便如此,我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的并非都是悲觀結果。”Wilson說,團隊還分析了犀牛資源中心數據庫中包括藝術圖在內的數千幅其他圖像,發(fā)現(xiàn)在過去幾個世紀里,人們對待犀牛的態(tài)度日益改善。
“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積極地看待犀牛面臨的問題,這是我們對犀牛保護持樂觀態(tài)度的真正原因。”Wilson說。(徐銳)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tkjt8.cn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