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濱州職業(yè)學院堅決扛起新時代共青團為黨凝聚青年的歷史使命,努力打造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堅強有力的新時代共青團,以實施“四個強化”為抓手,開展了一系列切合青年特點、迎合青年喜好、引領青年積極向上的育人工作,著力提升“四力”,打造與“雙高?!苯ㄔO同頻共振的共青團工作新局面,不斷推動學校共青團工作展現新作為。
一是堅持黨建領航,強化思政育人,提升引領力。開展黨建帶團建創(chuàng)先爭優(yōu)示范工程,進一步將團建納入學院黨建總體格局,黨委、團委、二級學院團總支、班級團支部配套聯動,整體推進,開創(chuàng)黨建帶團建工作新局面。開展基層團建創(chuàng)新項目12個,基層班級團支部立項建設團建項目273個,遴選表彰1000個優(yōu)秀集體和個人,實現全院近2萬名團員青年思政引領、青年大學習全覆蓋。舉辦校級“青馬班”骨干培訓4期,培訓團學骨干近500名,開展“緬懷英烈繼承遺志”清明節(jié)系列活動4項,累計2萬余名團員青年參加5大板塊12項特色活動,形成愛國主義教育矩陣。持續(xù)推進“青年大學習”網上團課學習,2022年上半年,實現每期團員參學率100%,非團員青年積極參與,每期學習人數穩(wěn)定在17000人左右,基本實現在校生全覆蓋。
二是深化團學改革,強化規(guī)范建設,提升組織力。強化思想引領,探索實施社團思政導師+專業(yè)導師雙導師制,實行社團總數編制管理,充分發(fā)揮學生社團育人功能,加強基層團組織規(guī)范化學習建設,實施“每月一主題”的主題團日活動,將學校中心工作、團的重點工作、各院特色工作有效融合,實現學院主題團日活動制度化、品牌化、常態(tài)化發(fā)展。出臺《濱州職業(yè)學院學生會組織量化考核實施辦法》,嚴抓校級學生會組織規(guī)范化建設,實施周例會制、每周重點工作立項清單制、督查督辦制。采取線上直播的形式開展13個校院學生會組織述職評議,800余名校院兩級學生會組織骨干、團支部書記、社團骨干參加會議并投票,遴選出7個模范學生會、6個先進學生會,評選出優(yōu)秀學生會骨干120名,有效提升了全院團學骨干的組織意識和工作認可度。
三是注重實踐培養(yǎng),強化責任擔當,提升服務力。建立實踐育人基地,以“學習+服務”的社會實踐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用“愛心+技能”的志愿服務激發(fā)學生責任擔當。組建團隊130余個,參與活動人數8000多人,占在校生數67%,服務群眾3萬余人。成立各級各類學生社團115個,注冊學生67萬人次,專業(yè)性社團覆蓋所有專業(yè)。舉辦學生社團活動2500多項,參與學生達到63萬人次。充分利用“青鳥計劃小程序”微信公眾號向應屆畢業(yè)生梳理推送山東各地市及各項招聘信息285條,動員5000余名應屆畢業(yè)生參與“青鳥計劃云招聘”活動,工作效果位列全省高校第7位;開展優(yōu)秀校友分享會及線上線下就業(yè)專項指導活動29場;聯合招生就業(yè)處、二級學院舉辦“訪企拓崗專項行動”“青鳥計劃”暨“就選山東”校園招聘會。
四是激發(fā)創(chuàng)先爭優(yōu),強化品牌意識,提升貢獻力。立足學院實際,把深入開展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作為學習實踐的深入拓展,作為加強基層團組織工作的重要舉措,牢固樹立爭先意識,強化管理,狠抓落實,以質量筑品牌,以特色求發(fā)展。大學生逐夢宣講團入選全國志愿服務宣講團隊,1名同學獲評“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1萬余人參加團中央“迎冬奧,我來賽”網絡知識競賽活動,位列于全省高校第6名,被授予“優(yōu)秀組織獎”。16000余名同學報名參加團省委、省公安廳等聯合舉辦的“反詐防騙”知識競賽,位列全省高職院校第1位,獲“優(yōu)秀組織獎”。校大學生藝術團參加中國教育電視臺2022年春節(jié)聯歡晚會8個節(jié)目錄制,被授予“突出貢獻單位”,一萬多人次參與捐助愛心公益募捐活動,籌集資金1.75萬元,位列全省高職院校前列;募集希望小屋活動資金超12萬元,對口建設希望小屋12間,受到團省委通報表揚。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tkjt8.cn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