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你好。
【資料圖】
長大后,牽掛是一個小小的攝像頭,年輕人在這頭,祖輩在那頭。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為家里的長輩加裝智能監(jiān)控。方寸大小的攝像頭,實時展示著老人們的生活狀況,架接起新的溝通橋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那些隔屏守望的故事。
年輕一代在外成家立業(yè)、分身乏術,祖輩安土重遷、難離故土,分居兩地、天各一方成為時下許多家庭的無奈選擇。第四次中國城鄉(xiāng)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顯示,我國空巢老人數突破1億。除了情感的羈絆,老人們的生活、健康、安全狀況如何,也時刻牽動著家人與后輩的心弦。不少家庭出于安全考慮,將目光投向了智能監(jiān)控。一位學者在鄂西某農村開展的調查顯示,近八成村民在近三年安裝了智能監(jiān)控,成為用監(jiān)控“陪伴”老人這一風潮的生動寫照。
(圖片來源:公眾號“南方周末”)
打開App查看實時畫面和回放,動動手指切換鏡頭角度,點擊按鈕陪老人們說說話,還可以把畫面分享給其他親屬,相比手機等媒介,時刻在線的智能監(jiān)控讓人們在面對意外或突發(fā)狀況時能更快響應,令人心安不少。這種實時動態(tài)的數字陪伴,也幫助人們建立起和祖輩、與故鄉(xiāng)更緊密的連接。
某平臺上,“把鏡頭對準爺爺奶奶”的話題瀏覽量超5000萬,天南海北的網友po出自家監(jiān)控中記錄到的日常:當攝像頭里的聲音傳來,有人的第一反應是開門;外出歸來的奶奶事無巨細地分享當日見聞;老兩口在攝像頭下旁若無人地拌嘴……那些令人忍俊不禁的片段,飽含真情的互動,稀松平常的畫面,構成隔空陪伴的生動一角,帶給親人們無限慰藉,也以其真實的力量打動、治愈著圍觀網友。
鏡頭下的眾生相里,溫馨的畫面、溫情的故事不少,心酸的時刻、無助的體驗也很多:蒼白稀疏的頭發(fā)、單薄佝僂的身影,衰老在高置的鏡頭里無處遁形;總是一個人靜靜地坐著發(fā)呆,無數獨居老人的常態(tài)讓孤寂溢出屏幕,有人形容“生活像是被無窮無盡的時間填滿了”;回看視頻發(fā)現老人不慎摔倒后久久難以起身,深深的無力感涌上心頭……日常與無常交織,不加修飾的鏡頭讓人們更細致地觀察到老人們的生活,也更直觀地感到空巢老人的不易。
技術的發(fā)展不斷為人類社會提供新的解決方案,智能監(jiān)控為陪伴老人提供了一個新選項。并且,從增添“跌倒檢測”功能的攝像頭,到具有雙向視頻功能的智能屏,設備持續(xù)更新升級不斷提升著使用體驗。但智能并非萬能,技術終究只是輔助。情感上的需要,很難通過一根網線完全紓解,線下的高質量陪伴,也難以被一個屏幕簡單代替。除了更好“看見”之外,在鏡頭掃到和掃不到的地方,空巢老人面臨的諸多養(yǎng)老困境仍有待化解。
(圖片來源:中新網)
鏡頭對準的是祖輩,一鍵呼叫等功能也極致簡潔,但在隔屏守望敘事中,掌握主動的往往是鏡頭另一端的子輩、孫輩。一面承載關切,一面意味著對隱私的讓渡,刨除代際認知差異,智能監(jiān)控對個人隱私的入侵仍無法回避。一部分堅決反對智能監(jiān)控的老人給出的理由是“不自在”,這種不自在就源于時時刻刻被觀看的“不安”與“局促”。如何更好平衡關心和尊重,值得另一端的年輕人思考。如何劃分介入和侵入的邊界,對產品的設計邏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啟示著,無論是養(yǎng)老決策還是養(yǎng)老產品設計,老年人的真實需求都應該被更好看見和實現。
2021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人口的18.9%,65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14%。在老齡化繼續(xù)加劇的背景下,如何提升養(yǎng)老品質是不少家庭的現實考驗,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考題。我們期待技術進步為我們帶來更多可能性,也期待整個社會一起努力,共同打造更加友好的養(yǎng)老環(huán)境,讓更多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這正是:隔屏守望暖,有空把家還。營造好環(huán)境,共護桑榆晚。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tkjt8.cn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