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機構轉型不能犧牲員工利益
老鷹
“雙減”新政頒布后,以學科培訓為主體的校外培訓機構面臨著一場轉型。記者調查發(fā)現,一些教育機構存在延發(fā)員工工資、逼迫辭退、正式合同變?yōu)椤凹媛殹焙贤葋y象。律師建議,如果培訓機構存在違法行為,員工應注意收集相關證據,通過仲裁、法院起訴等形式保護自己合法權益。
“雙減”政策今年7月印發(fā)后,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迎來“大洗牌”,有的按照新政策要求規(guī)范操作,有的向非學科培訓等方向轉型。任何行業(yè)任何機構的轉型,都可能是個痛苦的過程,因為要放棄熟悉的東西,迎接全新的挑戰(zhàn),校外培訓機構也不例外。能否在轉型中保持優(yōu)雅姿勢,對每家教培機構都是考驗。
俞洪敏帶領新東方轉型的案例最近引發(fā)關注。比如他宣布,新東方業(yè)務調整,為農村孩子捐獻近8萬套課桌椅。此舉被認為是“體面的轉身”。此外他還透露,新東方有一個規(guī)矩,必須保證賬上有一定的資金,能夠支付學費退款和員工工資。由此推測,拖欠員工工資、學費退款難等問題應該能得到相對妥善的解決。
反觀另外一些以學科培訓為主體的教培機構,轉型過程“吃相”比較難看,既拖著、賴著學生的學費不退,也拖欠員工工資、房租等,甚至偷偷“跑路”。有關報道顯示,有的教培機構隨意延發(fā)員工工資,有的機構逼迫員工“主動”辭職,有的機構讓正式員工變成“兼職”員工……這些做法都損害了員工合法權益。
這類教培機構可能也有“一肚子苦水”,比如單位賬上沒錢只能延發(fā)工資;單位要轉型只能“裁人”;單位要降低經營成本,讓正式員工變“兼職”是無奈之舉。坦率地說,這類教培機構今天的境遇,表面上看與政策環(huán)境有直接關系,但從根源上看,也與缺乏新東方那樣的風險意識,以及前期的盲目擴張有關。
即便這類教培機構的種種違約、違規(guī)之舉出于無奈,也是不能允許的。一方面,當教培機構面臨轉型時,員工也同樣面臨艱難轉型。相對而言,機構應對風險與挑戰(zhàn)的能力高于個體員工,即機構優(yōu)勢明顯,員工相對弱勢。這種情況下,教培機構應該體諒員工,而不是以犧牲員工利益的方式來實現自身轉型發(fā)展。
另一方面,教培機構對待員工的任何行為,都應該遵循法律規(guī)定。我國《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guī)對于工資報酬、解除勞動合同等問題都有詳細規(guī)定,如果教培機構存在延發(fā)員工工資、逼迫辭退等問題,員工可以伸張自己的合法權益,讓相關機構為自己違約、違規(guī)行為付出代價。
“雙減”政策實施后,為防范“退費難”“卷錢跑路”等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發(fā)生,教育部等六部門上月出臺《關于加強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監(jiān)管工作的通知》。一旦管好預收費,應當可以防止教培機構盲目擴張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包括拖欠員工工資等。
即便某些教培機構不能“體面地轉身”,也至少應該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與員工就工資等問題進行平等、民主的協商,以共渡難關。如此一來,教培機構不僅能維護自己的形象,有利于繼續(xù)在相關行業(yè)規(guī)范經營,也不至于與員工關系鬧僵,走上仲裁、訴訟之路。
漫畫/陳彬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39 60 2 914 2@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tkjt8.cn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39 60 2 9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