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溫天氣席卷我國多地,部分地區(qū)最高氣溫已超過40℃。盛夏暑期來臨,戲水成為人們出游避暑的首選,與此同時,溺水事故也進入高發(fā)期。
2023年6月29日,青島金沙灘海水浴場,游客在海水中行走。圖源:視覺中國
溺水是青少年兒童的“頭號殺手”,據(jù)統(tǒng)計,我國每年約5.7萬人死于溺水,其中青少年溺亡人數(shù)超過半數(shù)。因此,一定要教育好、監(jiān)管好家里的孩子,遠離河流、水庫、池塘等野外危險水域,游泳一定要選擇游泳館、海水浴場等規(guī)范的游泳場所。
(資料圖片)
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途經山東9市,最終從東營入海。在很多區(qū)域,黃河水表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事實上卻兇險無比。因為河水中存在很多暗流,再加上大量的泥沙,一旦不慎落入河中,很可能生命會遭到吞噬。
松軟的黃河泥灘對游人特別是少年兒童很有吸引力,但泥灘中存在不少暗坑,一旦陷入則很難脫身。岸邊有經驗的居民表示,如果不小心陷入,要迅速趴下改變身體重心,以免陷得更深。
“前一腳淺灘,下一步深淵!”由于河水沖刷,黃河岸邊淺灘地勢復雜,水下也存在陡坡,如不慎滑入水中,加上湍急的河水沖刷,很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危險。而且沿岸泥土也存在塌方的危險,即使在黃河岸邊走動,也并不安全。
“黃河表面平靜,但水面下有很深的漩渦,往往多走一步,水深就會突然由膝蓋增至五六米甚至二十多米?!焙蕽墒蟹滥缢踩逃行闹魅文呓〗榻B說。
山東是一片向海而生的土地,每年夏天,都會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前往海邊“解鎖”夏日清涼,然而,讓人不得不警惕的是,在海邊,游客溺水、被困礁石、小孩走丟的事件時有發(fā)生。
研究顯示,海邊大約有90%的溺水是因為離岸流。離岸流又叫裂流,是在海浪和水底地形共同作用下,海岸經波浪區(qū)向海中流動的一股狹窄而強勁的水流。由于離岸流流速極快,而且表面平靜,不易發(fā)覺,只需幾秒鐘,它就能將岸邊的游泳者帶到外海區(qū)域,危險性極大。
游客可以嘗試通過肉眼預判和識別離岸流:白色浪花間斷處或有白色泡沫、泥沙集中漂向海中的相對平靜水域。離岸流在低潮、大浪更容易產生,所以去海灘前最好事先查閱當?shù)爻睍r和海浪預報。淺灘沙槽、海岬、礁石或堤壩物附近是離岸流高發(fā)區(qū)。
如果不慎掉進離岸流,一定要沉著冷靜,保持體力,待水流稍稍減緩后奮力向水流垂直方向游去,脫離離岸流,然后再游回岸邊或呼救。千萬不要試圖逆向游回岸邊,沿著與海岸平行的方向朝一側游出更容易脫困。
下海游玩的時候一定還要注意,海濱浴場為安全考慮,會在大約100米處的海面上拉起一道“紅線”,告誡游泳者“到此為止”,切勿獨闖“紅線”,鋌而走險。大人帶小孩在海邊游玩時,不要光顧著玩手機,要留心觀察,不要讓小孩離開自己的視線范圍,避免險情發(fā)生。游泳時不要逞強、高估自己的能力和體力,應量力而行并注意及時上岸休息,避免發(fā)生腿抽筋等情況。另外,游泳者不要在酒后下海游泳,且要在浴場開放的時候下海,開放期間會有各類救生救援設施,還配備了救護力量及專業(yè)的醫(yī)療人員,有專人瞭望值守,隨時可應對突發(fā)情況。
看似平靜的碧波之下或許暗藏危險,據(jù)統(tǒng)計,大部分的溺水事故發(fā)生在無人看管的水庫、河溝、池塘、礦坑等野外區(qū)域。其中,水庫河道的底泥松軟,人容易陷入泥沼而無法動彈。一些水域看起來水深較淺、水流不快,但實際上水底情況復雜,游泳者一旦被水草、漁網(wǎng)等絆住,容易發(fā)生溺水,這時候如果再失去冷靜,很容易游不出來。而且,在水中容易發(fā)生腿抽筋等情況。
一旦野浴遇到危險,溺水者首先應保持鎮(zhèn)靜,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放松肢體,盡可能地保持仰位,頭部后仰。只要不胡亂掙扎,人體在水中就不會失去平衡。呼吸時盡量用嘴吸氣、用鼻呼氣,以防嗆水。若是不會水,落水后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頭頂向后,口向上方,將口鼻露出水面,此時就能進行呼吸,呼氣要淺,吸氣宜深。尤其切記千萬不能將手向上舉起或拼命掙扎,因為這樣反而容易使人下沉。
外出游玩,安全定當首位;夏日戲水,不做危險水域“泳者”。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tkjt8.cn 愛好者日報網(wǎng)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網(wǎng)站:435 226 40@qq.com